立夏陽氣長 切勿過貪涼
今日立夏!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:“立,建始也,夏,假也,物至此時皆假大也。”進入立夏節氣,代表著告別春天,夏天開始了。中醫專家認為,春夏養陽,養陽重在“養心”,夏季與心氣相通,飲食起居、運動情志等養生都要順四時陰陽盛衰的變化,這是最重要的養生原則。

因勢利導
注意養護陽氣
到了立夏節氣,雨天和雨量比谷雨節氣又進一步增加,民間形容“立夏小滿,江河易滿”,可見一般。由于雨天多、日照少、濕度大,有時還會出現令人討厭的連續陰雨天,而潮濕悶熱氣壓低,令人不適,老弱者更容易患病。
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醫師顏芳指出,立夏時節,自然界陽氣漸長、陰氣漸生,養生要因勢利導,注意養護陽氣,切勿損傷陽氣。避免炎暑盛夏的“貪涼壞習慣”,如過吃生冷,吹空調過冷過久,睡地板等都會使寒邪進入體內損傷陽氣。夏季養陽還有“冬病夏治”的功效,如在一年中最熱、陽氣最盛的“三伏天”做“天灸”可顯著振奮機體陽氣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。
進入立夏,晝長夜短、陽生陰長,起居宜晚睡早起,以順應陽氣的生發。夏季多陽光,不要厭惡日長天熱,要適當活動,讓身體適當出汗,以適應夏季的陽氣舒發、養長之氣。同時,立夏早晚仍比較涼,日夜溫差較大,應注意隨時增減衣服。
汗多耗氣
食補要清淡
立夏之后氣溫明顯升高,機體出汗多,“汗為心液”,容易耗損人體心陰,導致耗氣傷津,出現身體倦怠、乏力、少氣懶言、口干咽燥等癥狀。此時,應清補養心、滋陰生津,可適當多吃益氣養陰清熱的食材,運動后要適當飲溫水,補充體液。

顏芳建議,夏天比較炎熱,濕熱氣候也比較重,所以飲食就宜清淡一點,不要吃得太油膩。“本身濕熱很重的話吃得太油膩,就會加重我們體內的濕熱。”暑濕重者,可以適當地在稀飯里面加一些荷葉或薏仁這些健脾利濕、藥食同源的食材。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研究室副主任醫師張蕾認為,心對應“夏”,立夏時節的飲食宜增酸減苦,如烏梅、山楂、木瓜、五味子均具有收斂、固澀的特性,可以用來治療泄瀉、虛汗等病癥。
進入立夏節氣,脾胃功能也會漸漸好起來,是個養脾胃的好時機。顏芳為大家介紹了兩招簡易的健運脾胃法:一是點按或艾灸足三里。“常按足三里,勝吃老母雞”,這個穴位是強壯身體的很重要一個保健穴。如果消化不太好或是有便秘,可以再按按上巨虛穴,這個專門治療腹痛、腹瀉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。二是“四君子”粥。人參9克(常服用者可換成黨參),白術9克,茯苓9克,炙甘草9克,以上合稱“四君子湯”,加上大米熬煮成粥。這個方子補益脾胃,溫補而不燥熱,補益而不峻猛,有君子之德,故名“四君子”。
上一篇:聲明函
下一篇:習近平:中醫藥大有可為,好好干
|